二都杨梅(二都杨梅的二都杨梅的文化)

2024-05-03 07:51:49

杨梅,因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,故名“杨梅”。早在1500多年前,就有“稽出杨梅世无双,深知风味胜他乡”的诗句。而据清光绪25年《上虞县志》著述“嘉泰志及万历志盛称山、会、余、萧而不及虞邑,今吾邑所产者盛于他邑”、“产不一处,出县北杨家溪尤佳”。古时杨家溪一带,其行政区划属二都,故称“二都”杨梅。

因袭“二都”一带独特的土壤、气候条件之利,“二都”杨梅以其果大、色艳、质优、味美而闻名遐迩。宋代诗人平可正有诗曰:“五月杨梅已满林,初疑一颗值千金。味胜可溯葡萄重,色比泸南荔枝深。”我想,这于“二都”杨梅言之,该是恰如其分,毫不为过的。我敢断言,大诗人苏东坡,如若当年尝过“二都”杨梅,则必会留下“闽广荔枝、西凉葡萄,未若二都杨梅”之感喟。作为“越中果品第一案”的“二都”杨梅,更应曾是慈禧的贡品而身价百倍。

看似有百千圆珠趸拥而成的“二都”杨梅,竟还带着百千芒刺哩!只是待其成熟,这芒刺便渐渐地软了,毋须提防。放入嘴中,每一根刺便会平滑地在舌尖上触滚过去。熟透了的“二都”杨梅,似含苞欲放的花,一经滚入嘴中,齿颊移动间蜜样的甜汁便四处溅飞。“玉碗盛来琥珀光”,李白的诗句此时拈来,是那样的亲切。只是杨梅回味时,断然不啻是清甜,其分明又透出丝丝酸味,但那是恰到好处的味儿,是大自然恩赐予人类的口福。“众口但便甜似蜜,宁知奇处是微酸”,宋代诗人方岳,可算是杨梅的知音了

在人们的记忆中,杨梅该是与红色有缘的。殊不知,“二都”杨梅还有水晶品种,俗称“白沙”杨梅。看似白色,不免让人倒了胃口,然细细品味,不禁令人拍案叫绝。1956年,浙江省农业厅将上虞“二都”水晶杨梅送中央领导品尝,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赞许。而作为乡人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,生前更是对之赞赏有加。另据记载,水晶杨梅在1932年全省杨梅评比中独占鳌头,1983年由孙玄蔚教授主编的《中国果树史与果树资源》一书,则将“二都”水晶杨梅列为中国杨梅9个地方良种之一。令人遗憾的是,“二都”水晶杨梅的一些老树种已几近枯萎,而新树种的培植又需待时日,故产量锐减,市场上难觅其踪,当可想见矣。

不到“二都”,不知杨梅红;不到“二都”,不知情意浓。“二都”人的纯朴和好客,确乎让一些不速之客始料未及。每每杨梅红了的时节,家家户户会在各自的杨梅树下放上一小罐清水,加上些许食盐,凡外乡人去杨梅林观景尝鲜者,均可摘下杨梅在那盐水罐子里浸泡着吃。这种吃法,其实并不是今人的发明,早在唐代就已风行。有李白诗为证:“玉盘杨梅为君设,吴盐如花皎白妇。”想必,当年诗圣是去过杨梅林,见证过盐水泡杨梅的,否则,他何以留下这写景状物栩栩如生、跃然纸上的诗句呢?

TAGS: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
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